2003年,由 杜琪峰,韋家輝兩位大導演指導的電影 《大隻佬》于香港上映。
該片憑借極其優秀的劇作水準,深刻的佛學內涵以及劉德華張柏芝兩人的精彩表演。
一舉擊敗了《無間道II》,拿下了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
但頗為可惜的是,該片由于部分內容太過敏感,只有在經過了大刀闊斧的刪減之后,才于內地上映。
導致這部原本可以 「稱神」的電影,變成了鮮有人懂的 「爛片」。
那麼時隔17年之后,再度回首這部眾說紛紜的「童年夢魘」,是否會有新的收獲呢?
時間回到5年前,故事的男主角【 了因】(劉德華飾)是五台山石窟寺的一名武僧。
了因從小聰穎過人,且獨具慧根,佛法功夫皆是一學就會。
在平常的一天清晨,兇犯孫果在逃亡途中闖入寺廟后的山內,殺死了善良的姑娘小翠,并遁入深山。
善良的小翠被殺害
了因憤怒至極,攜著寺內眾人與警察合力上山搜捕孫果。
站在山巔之上,了因無比憤怒,他憤怒自己的無能,憤怒小翠無辜的慘死,憤怒兇手的逍遙法外。
他一氣之下揮動棍棒亂打樹叢,卻不小心打死了一只小鳥。
被亂棍打死的小鳥
驚愕之下,恍惚之間,他冥冥間看見了什麼。于是坐在樹下,面朝小鳥的尸體,參悟了七天七夜。
此處借鑒了佛教中,釋迦摩尼于菩提樹下參悟七天七夜,最后頓悟成佛的典故。
七天七夜之后,了因擁有了看透【 因果】的能力。
這里,便是該片第一個線索:為什麼?在看透因果之后了因就還俗了呢?
因為他看見小翠「該死」,小鳥也同樣「該死」,這一切很公道。
且小翠和小鳥都是因為過往的業因所以「該死」(他自己也承認小翠‘該死’),了因清楚知道這一切,所以沒什麼不公道的。
可了因并非圣人,他無法釋懷仇恨,放不下糾葛,他不僅怨恨小翠的死,更加怨恨這注定「公道」的因果。
脫下僧袍離開
所以,他不干了,因為他心中不安:天上地下,何處不是因果羅網,無人能躲,更無處可藏。
與其出家無法了因,不如入十丈紅塵,尋個果。
小鳥之死,是孫果肇端,亦又何嘗不是了因心中嗔念所結。
于是他便脫下僧袍,從此變成了身材健碩,跳脫衣舞的紅塵中人—— 「大只佬」
故事回到最初,電影一開始,便是大只佬在地下酒吧的舞台上,妖嬈的跳著脫衣舞。
台下的李鳳儀(張柏芝飾)假扮成大只佬的粉絲,實則是掃黃的警探。
在追捕大只佬的過程中,二人無意間被卷入了一宗印度人的兇殺案。
大只佬也是在這里,第一次展示了他的神奇能力。
他看見正在追捕印度人的警犬身后出現了一個幻影,幻影中是一個頑劣的兒童打死了一只小狗。
被走火打死的警犬
果不其然,隨后那只警犬就被李鳳儀意外走火打死了。
這里是因為警犬的前世是一個頑劣的兒童,虐狗致死,于是這世淪落為狗并遭遇橫禍。
李鳳儀呆呆地望著被自己打死的警犬,在大只佬的眼里,她的背后出現了日本兵的幻像。
李鳳儀背后的日本兵
日本兵在把頭砍下來提在手上狂笑,所以他知道李鳳儀一定會死。
但當時的他只是把臉轉過去對自己說: 「看不到,看不到。」
這里便是大只佬在極力逃避他看到的因果,正如他前面對狗說的:
「我已經不是和尚了,這次幫不了你。」
沒成想,當大只佬被當成嫌疑人在警局遭受拷打的時候,李鳳儀于心不忍或是出于責任。
她頂著上司巨大的壓力,保下了大只佬,并為他包扎傷口。
大只佬看著包扎好的手想起了青梅竹馬小翠,李鳳儀和她一樣善良,于是決定幫她,但 「只此一次。」
于是就開始了本片第二個線索,也是第三處因果。
大只佬答應幫李鳳儀查印度人的兇殺案,并在停尸間看到了死者的前世:
他和那個逃跑的印度人在前世就是師兄弟,決斗的時候,兩敗俱傷。
師弟求饒,師兄手下留情,沒有殺他。
師弟向師兄求饒
師兄回身看到一只甲蟲在水里掙扎,他伸手撈上來,救了甲蟲一命。
而這時師弟從身后偷襲殺死了師兄,甲蟲飛起來,一只前腳斷在師兄手里。
所以大支佬預言,有人會幫兇手逃走,而這個人一定斷了一只手。
被救下的甲蟲
到這個時候李鳳儀還是半信半疑的,她打電話給醫院查了許久都沒有發現有斷臂的人。
直到在汽車站參與抓捕的時候,才遇上了那個幫助印度人逃跑的女老師,這時她的手還沒斷。
隨后上司遇襲,散彈槍走火,崩掉了這個女人的手臂。
被打斷了手臂的女人
李鳳儀才恍然大悟,相信了大只佬說的一切。
那個女人就是前世被救的甲蟲,師兄救了她一命,卻沒有救下左臂.
所以今生她救了印度人一命,還了左臂.
影片中甲蟲是在水中被救,而她也是在洗手間救的印度人,因果報應,合情合理。
大只佬心中的因果宿命論直到這里都解釋的通。
他看到被槍殺警犬的前生、印度兄弟的前生,更加相信因果惡業受到命運的絕對支配。
在這個階段里,大只佬深深相信因果等同宿命。
在從印度人手里救下李鳳儀之后,大只佬為了錢,去參加了一場拳擊比賽。
打假賽的他,在被對手擊倒的時候,看到了台下對他念念不忘的李鳳儀。
李鳳儀背后的日本兵依舊沒有消失,這時的大只佬只是認為善緣不夠抵消罪孽,只要再幫她一次,就可以了。
于是,抱著這種信念,大只佬再次出手。
在抓捕飛天盜賊的時候,把即將墜樓生死一線的李鳳儀拽了回來,并順利逮捕了犯人。
當他開心地看向李鳳儀,卻發現,日本兵的幻像還在。
這時的他才明白,他錯了。
重新出現的日本兵
他意識到因果必達的這種原理,實在無法透過人力去作出任何改變。
正當李鳳儀以女朋友的身份牽住了大只佬的手,甜蜜地以為一切危機經已解決時,大只佬卻突然向李鳳儀袒露真相。
并強調 「不會再做任何事」,因為 「做什麼也不會有用」。
于是,本片的第三個線索出現了。
為什麼?日本兵殺了人,卻讓李鳳儀來承擔這份罪孽呢?
導演的鏡頭給到了一個撿垃圾的老太太,老太太撿起了被人亂丟的空瓶子,收進袋子里。
這里直接告訴了我們:
瓶子即是因果。
亂丟瓶子的人是造因的人,而揀瓶子的老太太就是來還果的人。同一個因果,卻不是同一個人。
日本兵造了惡因,后人必然會擔下惡果。
償還這個的惡果的人可能是下一世的甲,可能是乙,可能是丙,或是任何一個人。
而在影片中就是倒霉的李鳳儀,由她來償還那個日本兵的債。
于是就有了大只佬的一番話:
不是前世今生,那個日本兵不是李鳳儀。
李鳳儀不是那個日本兵。只是日本兵殺了人,李鳳儀就要死.
無法接受命運的李鳳儀站在陰冷的街燈下,周圍是漆黑一片的香港街道。
她手表的報時聲驟然響起,如催命鈴鐘,響徹樓宇之間。
宿命的無奈,生死必然的定律,一切的一切,都是因果輪回中無法更改的符咒。
既公平,又不公平。
李鳳儀是個善良的女孩,知道了自己的宿命之后,她很難過,卻沒有自暴自棄。
她深知大只佬對一直逍遙法外的兇手孫果耿耿于懷,于是她多方打聽,決心去尋找躲在深林中過著野人生活的兇手。
當然了,李鳳儀的結局很慘。
當大只佬接到消息回到五台山,發了瘋似的尋找她時,卻只看到懸掛在大樹上驚悚的頭顱,和埋在土里的尸體。
被殺害的李鳳儀
李鳳儀被孫果殺害了,正如日本兵刀下手無寸鐵的平民。
雖說戀人未滿,但畢竟情愫已經萌芽。
在大只佬心中,這個愛笑的女孩與他身邊那些花天酒地的女孩不一樣,自然也有不少好感。
知道李鳳儀被殺,悲憤萬分的大只佬咆哮著沖入山中,誓要殺死孫果,為其報仇。
并在山洞中遇到了一個樣貌與自己一樣的野人。
野人稱自己是后來的大只佬,追查了五年孫果下落,最后以暴制暴將其打死。
此處便是本片最后的一個線索了。
野人以李鳳儀之死激怒大只佬,兩人招式相同,打到兩敗俱傷。
大只佬拖著身體來到佛前,他終于明白了:
野人就是自己的惡念,是自己先要殺死孫果為兩女報仇的惡念。
孫果殺李鳳儀,自己殺孫果,以惡報惡,終究萬劫不復,永結惡果。
所以大只佬悟了,他不再追求現實中的冤冤相報,俗世中的憤恨怨氣,他選擇了放下。
因為佛只看重一件事,即是當下中的因,因為明日的果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的。
當醒悟之后的大只佬,再次遇到蓬頭垢面的孫果之后,他沒有憤怒,反而微笑著擁抱了他。
在這一刻,孫果如孩子一般在大只佬懷里哭泣,最終,孫果被移交了警察。
而大只佬赤條條褪去凡塵重著僧袍,又做回了了因和尚。
他站在滿天柳絮中抽著煙,眼神一片坦然,晃晃悠悠的遠去了。
大只佬的肌肉消失,變得瘦骨嶙峋,他不是再是身材上的巨漢,卻成了心中的大丈夫。
由當年的佛門入紅塵,到今日再入佛門,了因三次除衫,皆赤身露體如儀式一般虔誠。
正如那個瓶子,老太太撿到了它就是一段因果的結束,可同時也是另一段因果的開始。
最后的兩個大只佬都能看到因果,只是一個選擇惡因,一個是善因。
這兩個方法都可以使一段因果結束,但是之后呢?
當然就會出現不同的結局了, "佛只看重因"便是這個意思。
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亦是如此。
李鳳儀在大只佬之前就參透了這一道理,于是抱著必死之心,放下一切。
在結尾處,李鳳儀站在山頂,手握楊花,許下菩薩般的愿望:
「希望以后不會再有人殺人」
而她最后的死,更像是一種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終極精神。
只是,大只佬如此天資聰慧,都需要經歷10年磨難才終于覺悟。
那麼像李鳳儀這樣單純善良的普通人,世間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