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這個看似簡單的小習慣,卻可能對健康產生大影響。很多人覺得,午睡就是躺一會兒,睡得越久越好。但其實,午睡的方式和時間,都藏著健康密碼。尤其是50歲以后,身體機能逐漸變化,午睡的方式如果不注意,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壽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聊午睡的「四不要」,守護健康午睡。
午睡時間別太長,小心「睡出問題」
午睡時間過長,就像給身體按下了「暫停鍵」,卻忘了重新啟動。研究發現,午睡超過1小時,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增加20%,甚至死亡率可能上升30%。這是因為長時間的午睡會讓身體進入深度睡眠,醒來時大腦還沒完全「上線」,血壓和心率突然波動,對心血管系統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身體的調節能力不如年輕人,更容易出問題。
最佳午睡時間是20到30分鐘,最多不超過45分鐘。這樣的午睡,既能緩解疲勞,又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還能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別吃完飯就睡,大腦也需要「消化時間」
午飯后,身體的血液會優先供應給消化系統,幫助消化食物。這時候如果馬上躺下睡覺,大腦的供血就會減少,就像剛吃飽的腸胃在努力工作,大腦卻被「餓」著,結果就是醒來后反而更累,甚至頭暈腦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