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擦屁股時發現紙上的血,以為又是痔瘡犯了。這半年大便總帶著黏液,排便也愈發不規律,而且半夜總鬧肚子,但他都歸咎于「吃壞了東西」。
老婆催了三次去醫院,他總擺擺手:「腸胃炎,買點黃連素就行。」但隨著便血次數增多,老趙是真有點慌了。在妻子的陪同下,他做了五十多年來的第一次腸鏡。
然而腸鏡做到一半就卡住了,顯示屏里堵著多個腫塊。醫生摘下手套嘆氣:「早該來的...」
看著報告單上「結腸癌中晚期」的幾字,老趙癱在候診椅上,想起這半年來的癥狀后悔不已,原來這都是腸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腸癌是全球范圍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世衛組織2024發布的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已經攀升到全球第二位,而在亞洲地區,尤其是我國的增長速度非常快。
我國腸癌的發病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目前青年腸癌的占比達到了12.5%,其中不乏有20~30歲的年輕患者;城市地區的人群患病率是農村地區的1.
數據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于腸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致死率,是因為很多人忽略了腸癌的早期癥狀。其實腸癌在癌癥中的有名的「傻子癌」,早期的癥狀相對明顯,如果在早期發現的話,5年內的生存率高到90~95%。
但很多人會誤將腸癌早期的癥狀認成其他的良性疾病,以至于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當身體出現這幾個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