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家里吃的鹽只是調味用的,白色的,顆粒細一點就行,沒必要講究。
鹽的成分調整對血壓控制影響非常大,關鍵變量不是「咸」,而是「鈉」。大部分人以為咸味越淡越健康,實際上更該關注的是鈉攝入量和鉀鈉比。
普通食鹽里面含鈉量非常高,每100克精制鹽含鈉高達39克。而人每天只要攝入15002000毫克鈉,血壓就會處于比較穩定的范圍。ADVERTISEMENT
但現實是,大部分人一天光靠炒菜、做湯、吃醬料,就能吃進去30004000毫克,有的人重口味,還能超過6000毫克。
中國營養學會做過大樣本分析,全國平均人均鈉攝入超過推薦值的2倍以上。這個超標直接推高了高血壓發病基線,光靠吃藥壓根壓不住。
問題是,鈉又不是非吃不可的毒物,它是細胞代謝必需元素,缺了反而會水腫、乏力、電解質紊亂。那該怎麼調節?答案就是換鹽。
不是換牌子,而是換成低鈉高鉀結構的復合鹽。這種鹽不是加了化學添加劑,而是用氯化鉀替代一部分氯化鈉,同時保留碘強化功能。
味道沒太大差別,但對血壓影響完全不同。鉀可以對抗鈉的升壓效應,促進鈉排泄,擴張血管。這就是醫生建議吃的第一種鹽——鉀鹽。
這種鉀鹽在國內已經普及多年,但仍有不少人不愿換,怕口感不一樣,怕身體不適應。
其實完全沒必要。鉀鹽里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5%左右,吃進去的量遠低于香蕉、豆類、綠葉菜中的天然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