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醫生,我媽血壓總是高,吃藥控制也不是很穩定。她最近老跟我說在練深蹲,說是有人說這對血壓好,但我有點擔心,這種運動她這個年紀能做嗎?」——說這話的是一位30多歲的女士,剛陪母親做完檢查,站在診室門口不太安地看著醫生背影。
她身上掛著一條運動毛巾,左手拿著一瓶未開封的礦泉水,右手一直在摸手機。整個人看上去又緊張又不確定,說話的語速有點快,還頻繁咬字重復。ADVERTISEMENT
血壓問題在老年人群中算是最常見的慢病之一,大部分人都被安排了日常服藥控制,但很多人不知道,單靠藥物其實很難實現血管系統的根本性改善。
身體是個復雜系統,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神經調節、血管彈性、血液成分、腎臟功能、甚至激素分泌。而很多控制策略只盯著某一個環節,不容易產生長期穩定效果。
這幾年有個趨勢越來越明顯,就是把運動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式推進到慢病管理中。
尤其是對于血壓波動不穩的老人,越來越多研究開始關注下肢訓練,尤其是深蹲動作對循環系統的調節作用。
雖然聽起來像是健身房里的東西,但不少社區醫院已經開始試點引導老年人做簡化版的蹲起動作,作為血壓管理的日常干預方式。
這個方向乍一聽好像沒什麼科學邏輯,但背后的生理機制其實很明確。深蹲的時候,身體不只是肌肉參與運動,血管、神經、骨骼、內臟都在被刺激。
最重要的是下肢肌肉收縮時,會強烈促進靜脈血回流。下肢靜脈是人體最大的一部分靜脈系統,而靜脈回流增強之后,心臟前負荷增加,在一定節律內可促進左心室排出效率提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