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一個曾經被視為老年專屬的疾病,如今在年輕人中似乎越發常見了!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王寧表示,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30至40歲的患者時常可見,而最年輕的病例甚至只有20多歲。
《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也指出,自35歲起,心臟性猝死的發病率迅速上升,并且隨著年齡每增長一歲,發病風險就會增加 1/1000。
而從發病的性別特征來看,中青年男性群體逐漸成為猝死的 「主力軍」。
例如幾年前演員高以翔,35歲時參與綜藝節目途中不幸因猝死離世;《周處除三害》演員權樂年僅32歲在家中猝亡......
一項匯總了1964—2018年國內5516例猝死患者尸檢數據的研究顯示,在中青年猝死患者中,男性占比高達72.5%。
那麼問題就來了。
男性猝死率顯著高于女性的現象,與先天生理差異、生活習慣和健康管理意識的性別差異等方面息息相關。
[雌☆激☆素]水平差異:女性在絕經前受[雌☆激☆素]保護,[雌☆激☆素]有助于減輕血管的損傷反應、遏制炎癥過程,從而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而缺乏這層保護的男性可能會面臨更高的風險。
生活習慣的差異:受社交文化等因素影響,男性抽煙和吸煙率都顯著高于女性,大量攝入酒精和香煙都和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年齡提前有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