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肝怎麼突然就出問題了?」
在臨床上,時常會聽到這樣的疑問。肝臟是人體的「沉默器官」,即便已經受損,也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較嚴重的階段。
而令人痛心的是,許多肝病的「禍根」,竟然是日常飲食中的習慣。99歲高齡的吳孟超院士——我國肝膽外科的泰斗,從醫70余年,曾直言:「很多肝病,吃出來的!」ADVERTISEMENT
那麼,究竟是哪5種食物最傷肝?它們如何對肝臟造成損害?普通人又該如何調整飲食,保護肝臟健康?今天,就結合國內外權威醫學研究,深度解析這個關乎健康的重要話題。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這句話可千萬別當真。
長期大量飲酒,是導致肝損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據《中國肝病防治指南(2023)》數據顯示,
酒精進入體內后,90%以上都要依靠肝臟代謝。但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乙醛——一種比酒精更具毒性的物質。
乙醛不僅會直接損傷肝細胞,還會引發炎癥反應,導致肝細胞壞死,最終可能發展為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
臨床上,有不少看似「健康」的年輕人,年紀輕輕就查出肝硬化,究其原因,往往是長期飲酒所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