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近年來備受關注,從 「超級谷物」 到 「控糖神器」,儼然成了健康飲食代表。無論是作為早餐代餐、減脂晚餐,還是中老年人控制血脂,很多人都會推薦 「吃點燕麥」。起初,部分人吃燕麥感覺不錯,血糖穩定,飽腹感強,體重也有所減輕。但吃著吃著,不少人出現肚子脹、排便不順,甚至胃口下降、餐后犯困、血糖控制變差等情況。
這并非身體不適應,問題出在吃法與選擇上。燕麥并非不能吃,而是吃法有誤、心態也不對。大眾將燕麥視作 「健康食物」,實則它是營養負荷較高的碳水來源,并非低熱量食品。燕麥的碳水含量每 100 克約有 66 克,僅比米飯稍低一點。其優勢在于 β- 葡聚糖含量高,這是種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延緩胃排空、降低餐后血糖波動,還可幫忙降低膽固醇。但前提是要吃到足夠量且不被破壞。
然而,多數人吃的 「燕麥」 并非完整谷物,而是加工過的快熟片、即食粉、風味燕麥飲等。這些產品的 β- 葡聚糖含量大幅下降,升糖指數反而更高。以一款熱賣的 「即沖燕麥粉」 為例,成分表雖寫著 「全谷物燕麥」,可配料后續緊跟麥芽糊精、葡萄糖漿、植物奶粉,糖含量接近 18%,而起作用的燕麥纖維含量不到 3%。許多人用其當早餐,以為健康,實則餐后血糖比吃兩個白面包還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