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體檢中心,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老年人排著隊,手里拿著體檢單,臉上帶著些許緊張又期待的神情。量血壓、測血脂、做心電圖,一圈檢查下來,「血管」 這個詞總是頻繁出現。醫生也會反復叮囑:要多留意動脈硬化、血管堵塞,還有腦梗的風險。聽得多了,有些老人就不當回事兒了,覺得人老了,血管變硬就跟頭髮變白一樣,是自然而然的事兒,反正也改變不了。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真正在悄無聲息中傷害血管的,不是那些大家常警惕的大魚大肉、煙酒糖鹽,而是一種藏在食物里、幾乎被所有人忽視的 「小惡魔」——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可不是大自然的產物,它是在工業加工過程中 「誕生」 的。氫化植物油就是它的 「典型代表」,像我們平常吃的人造黃油、植脂末、奶精,還有蛋糕上那層誘人的涂層油,里面都有它的身影。這些食物吃起來口感細膩,一點也不油膩,保質期還很長,價格也親民,所以深受大家喜愛。可就是這樣看似 「完美」 的食物,卻在不知不覺中給血管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北京協和醫院針對 40 歲以上人群做過一項樣本調查,結果顯示: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處于中等以上的人群,頸動脈斑塊發生率比低攝入者高出 47%!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想象一下,把血管比作一條寬闊的河流,正常情況下,血液在里面歡快地流淌,暢通無阻。可當反式脂肪酸進入身體后,就像在河流里扔了許多小石子,慢慢堆積形成了 「斑塊小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