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這個器官,平時存在感不強,大多數人想不起它的存在。
可一旦出問題,麻煩來的速度遠比想象中快。小到隱隱作痛,大到發燒寒戰,嚴重的膽囊炎拖久了,能直接把命搭進去。
很多人以為膽囊炎一定是右上腹劇痛、發燒、惡心嘔吐這種明顯癥狀才算病,其實早期的信號根本不在這,而是藏在廁所里的。
膽囊不好,最早的變化,是排泄物的顏色、性狀和氣味出了問題,我們很多人卻忽視了。
很多時候,肉眼能看到的變化,比影像學檢查還要早。
大便、尿液,這些被嫌棄的排泄物,實際上是身體狀況的真實鏡子。
第一個值得警惕的表現,是大便顏色變淺,呈淺褐色或者灰白色。
正常情況下,膽囊每天分泌的膽汁,會隨肝臟代謝物排入小腸,膽汁里的膽色素讓糞便呈現出正常的黃色到棕褐色。
當膽囊因為炎癥、結石或者其他原因導致膽汁排出受阻,大便里的膽色素含量下降,顏色就開始變淺,嚴重的甚至變成灰白色、陶土色。
淺色便是膽道堵塞的經典信號,但很多人誤以為是吃了什麼奇怪的東西造成的,一晃就過去了。
其實,醫學上明確指出,膽總管狹窄或者膽囊慢性炎癥,是導致淺色便最常見的內科病因之一。
調查顯示,超過78%的膽囊慢性疾病患者,在早期就有過大便顏色變淺的現象,只不過被忽略了。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表現,是大便漂浮。正常糞便比水重,應該能沉下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