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每天在家點的蚊香,竟然能把人送進搶救室?不是誤吸,不是過敏,而是中毒昏迷,命懸一線。有時候,家里最「熟悉」的東西,才最容易藏著「看不見」的危險。
這不是危言聳聽——就在上個月,廣東一對夫妻因為在臥室連續點蚊香,結果雙雙倒地,被緊急送到醫院搶救,差點沒命。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正悄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說真的,很多人還停留在小時候的那個印象:夏天來了,點根蚊香,蟲蚊不見了,人也安心了。甚至覺得那股味兒有點「懷舊」。但你知道嗎?現代蚊香,早就不是你爺爺奶奶年代的「草藥艾條」了。
現在市面上大部分蚊香,成分是「擬除蟲菊酯類」化學物質,屬于一種神經毒素,專門攻擊昆蟲神經系統。聽著是不是跟殺蟲劑差不多?沒錯,它們本來就是一掛的。
當然你可能會說:「那濃度那麼低,人吸一點也不會有事吧?」我告訴你,麻煩就出在這個「一點」上。蚊香點一次沒事,點十次不覺得,但如果每天睡前密閉房間里點上一整晚,連續一個夏天,你試試看?
研究數據顯示,一盤蚊香燃燒一夜,釋放出的懸浮顆粒物,相當于一百多支香煙。還記得「二手煙」被列為致癌物吧?那你覺得,蚊香這個「百手煙」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