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的時候,很多人的肚子都會發出咕嚕聲,這種聲音在醫學上被稱為「腸鳴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同的腸鳴音代表著不同的信號,有 5 種一定要注意,可能是身體在求救。
腸鳴音主要由小腸的緊張性收縮、分節運動和蠕動這 3 種形式產生。
緊張性收縮:使小腸保持一定的形態和位置,是保證小腸進行其他運動形式的根本。
分節運動:充分混合食糜和消化液,以便更好地進行化學性消化。
蠕動:主要起著推動食糜的作用,蠕動伴隨小腸全程。
為什麼餓的時候肚子會咕咕叫?
這是因為,當胃中的食物基本消化完畢時,胃里雖然已經接近清空的狀態,但胃液還是會繼續分泌。在胃液的作用下,胃的收縮會加強,相比平時更為劇烈的收縮會刺激神經,將信號傳遞給大腦,從而形成「餓」的認知。
有時候,你聽見咕嚕咕嚕的聲音是漸變的,從小小的聲音逐漸變大。
饑餓引發的胃的劇烈收縮會壓迫身體里的氣體前行,當氣體通過狹窄的管腔沖破液體的時候,就會發出聲音,通過的管腔越狹窄,產生的聲音也就越大。
腸鳴音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腸鳴音是由于腸道蠕動,腸腔內的氣體和液體相互作用產生的。
每個人都會出現腸鳴音的現象,每分鐘內腸鳴音出現 4~5 次為正常,聲音較和緩,很少會被人聽見。與胃發出咕嚕聲不同,腸鳴音一般可在臍周聞及;因胃腸道癥狀就診時,醫生一般會借助聽診器進行腸鳴音檢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