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聽說過運動能防老年癡呆,也有人把它當成抗阿爾茲海默的主力手段,一早一晚公園里快走、暴走、甩胳膊、跑步的,到處都是。
但問題是,這類簡單粗暴的做法真起作用了嗎?醫院里的認知障礙門診越來越熱鬧,65歲以上查出阿爾茲海默的人不減反增,光靠「多運動」這句話,好像并沒有擋住什麼。
醫生們看著每天坐診時排長隊的患者,只能搖頭嘆氣,很多人走錯了方向。
運動這件事,本來就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多動一動」。它是一種刺激,也是一種負擔。對大腦來說,真正有益的是「合適的刺激」,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運動方式,從身體來看是鍛煉,從神經系統來看卻是在過度消耗,甚至是擾亂。
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不考慮自身節律、不觀察認知反饋的前提下,盲目強度運動,恰恰是在給腦部制造風險。
有個反常現象一直沒被關注——經常做快走、暴走等重復機械運動的人,反而更容易出現早期的注意力渙散、空間方向障礙。這不是偶然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有一項歷時五年的追蹤研究,調查了1023名中年人,結果顯示,那些堅持每天快走超過2小時、頻率在每周6次以上的群體。
在第四年開始出現輕度認知功能下降的機率比適度運動者高出41%。他們不是體能出了問題,而是認知反饋系統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運動的單調性和神經系統的適應性之間的沖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