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就好比水管,用久了也會生銹、長水垢。血管一旦堵塞,血流不暢,下游的組織和器官就會缺血、缺氧。
心臟血管堵了會引發心梗,大腦血管堵了會引發腦梗(腦卒中),腿上血管堵了,可導致腳趾潰破發黑、壞死。
《生命時報》綜合專家觀點,告訴你如何從「走路」看出血管堵沒堵,并總結幾個「疏通」方法。
如何從走路看出血管堵了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吳巍巍表示,生活中,通過走路這件「小事」,可早期發現血管堵塞的苗頭,具體應關注以下幾點。
1
肢體麻木、發涼
當動脈血流嚴重減少時,肢體的最遠端(如腳部)就會感覺冰涼。同時,神經組織也會因缺血而功能異常,導致麻木、感覺減退、運動吃力。
2
行走時胸悶氣短
走路時,心臟需泵出更多血液來滿足肌肉的耗氧、耗能需求。如果冠狀動脈存在嚴重狹窄,心臟就會缺血,引發胸悶、胸痛、氣短。
3
間歇性跛行
走一段路后,一側或雙側小腿、大腿或臀部出現酸脹、疼痛、乏力甚至痙攣感,停下休息幾分鐘后得以緩解,再次行走同樣的距離,癥狀又會出現。
走路時,肌肉耗氧、耗能增加,若血管狹窄無法輸送足夠的富氧富能血液,致使代謝廢物(如乳酸)堆積,就會引發疼痛;休息后,由于機體耗氧、耗能下降,疼痛便得到緩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