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陽光灑在搖椅上,老李頭的茶剛泡好,電視里播著老戲骨的京劇。
他閉上眼睛,打算小憩一會兒。可誰也沒想到,這一覺竟成了永別。送醫時,醫生只說了一句:「猝死,很常見,尤其是午睡中……」
人這一生,最怕「以為」。以為撐得住,以為沒事,以為老了就該多睡。可身體不是算盤,不能拿「習慣」去打草稿。60歲老人午休時猝死的悲劇,不是巧合,是警鐘。
為什麼?因為有些人,睡著睡著就再也沒醒來。不是神秘,不是巧合,而是科學地猝死了。
有個病例,醫生至今記得。患者男性,62歲,午飯后在沙發上小憩,家人發現他呼吸異常,面色發青,120趕到已無生命體征。心電圖顯示心律驟停,無任何外傷或誘因。體檢顯示患有高血壓,午休時身體處于仰臥狀態,房門緊閉,室溫偏高。
「午睡猝死」并不是民間傳聞里的「陰陽相隔」,而是有跡可循的生理事故。
老年人的身體,像一台用了幾十年的老冰箱,電壓一不穩,就跳閘。午飯后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心腦供血相對減少,本就是人體「低電壓」時刻。這時候猛地一睡,仿佛給本就不穩的電路加了個負載,心血管一旦出錯,就像保險絲燒掉,無法重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