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腸息肉,上廁所就知道?得了腸息肉的人,上廁所或有4異常
很多人對腸道的問題總是拖著,覺得上廁所這點事兒沒啥大不了,這種心態讓不少早期腸息肉悄悄溜過去。腸息肉並不是稀奇病,它像是腸壁長出來的小「鼓包」,本身未必立刻有害,可時間久了、變化多了,就可能轉向腸癌,所以醫生總說它是腸癌的土壤。

奇怪的是,它明明長在腸道深處,卻常常會在廁所裡留下訊號,說白了,日常排便確實能透露點「內部訊息」。
醫學檢查裡,很多早期息肉患者都有「排便間隔突然改變」的記錄。有時候連家屬都會覺得「最近怎麼老跑廁所」,其實身體早在提醒。大便帶血更容易讓人心裡一緊,但很多人還是隨口一句痔瘡就帶過去。 腸息肉如果表面摩擦、潰破,接觸到糞便時會出點血,常見的是鮮紅色,蹲久了紙巾上一抹也看得出來。

根據消化科門診統計,出現便血的人裡,差不多有兩成在做腸鏡時查出息肉。特別是那種反覆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更說明不是一次性的刺激,而是腸壁上有東西存在。
大便形狀的變化也挺有意思,本來粗細合適,結果慢慢變得細長、扁扁的,好像被擠壓過一樣。腸息肉如果長在靠近出口的位置,就像佔了走道的小障礙物,糞便透過時只能擠著走,形狀自然會改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