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71字 閱讀3分鐘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
「我以為只是普通發燒,結果一查,是基孔肯雅熱。」
「關節痛得像斷了一樣,連拿筷子都困難。」
「感染后一個月了,手腕還是不太能動。」
這是不少基孔肯雅熱感染者的真實經歷。我們深入調查了450名確診病例,結果發現:感染者之間,竟然普遍存在8個驚人相似的共性!這些信息,不僅關系到患者治療,也關系到你我身邊每一個人的防護。
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尤其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
說它「像感冒」是誤解。典型癥狀包括高燒、劇烈關節痛、皮疹、乏力,其中關節痛最為明顯,往往持續數周甚至數月,嚴重時會影響行動能力。
為了弄清楚基孔肯雅熱的感染特點,我們對450名確診病例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發現:感染者確實有很多共同點,而這些共性,正是我們防護的關鍵!
1. 發病前1周內曾被蚊蟲叮咬
幾乎所有患者在發病前都回憶起明顯蚊蟲叮咬史,尤其是在戶外活動后出現紅腫瘙癢。說明:被叮咬是「必要條件」,防蚊是關鍵第一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