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人對于食安問題更加重視,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必須小心!知名急診專科醫師、就曾在粉專「急診男爸one」透露,除了堅果、奶類食物可能會造成急性過敏癥之外,就連海鮮也可能會有相關問題,同時點名「6種常見魚類」,提醒民眾小心食用。
圖片來源:ingimage
醫師提到,急診室常常會接診急性過敏癥患者,這類病癥通常發生在食用堅果,海鮮,奶類等食物。
而在海鮮方面,極高機率會引發「鯖魚中毒」,諸如鯖魚科魚類,包含鯖魚、鮪魚、鰹魚,以及此類之外的鬼頭刀、秋刀魚、沙丁魚,因為魚肉組織中的胺酸,在存放不當的狀況下會被細菌分解,變為組織胺,即便有煮熟仍無法逃脫中毒狀況,相當可怕。
圖片來源:TVBS新聞網
醫師透露,通常在食用組織胺魚肉後,會在食用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發作,癥狀包含臉部潮紅、起疹、身體發熱發癢、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心悸、呼吸困難、頭暈、四肢發麻。
不過幸運的是,大多數都是輕癥狀況,並在12到24小時內就會消失,且不會留下後遺癥。此外,院方也會提供抗組織胺藥物緩解癥狀。
圖片來源:急診男爸one 臉書
不過,醫師也表示,比起事後治療,不如提早預防,建議民眾將沒有要馬上食用的魚貨,放置在冷凍櫃保鮮,抑制細菌生長速度,避免分解為組織胺,降低中毒可能性。
(示意圖)
大家在吃魚的時候真的要注意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