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要少喝水,這大概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不然總會被尿意憋醒,導致人一晚上都睡不好。
水分作為人體新陳代謝重要的一分子,經過代謝之後會變成尿,重新排出體外,那麼喝下去的水多久會變成尿呢?
一、喝下去的水,多久會變成尿?
有的人一喝水就想去廁所,有的人卻喝水好長時間都沒有尿意,那到底喝下去的水,多久會變成尿呢?
正常情況下喝下去的水變成尿,需要30-45分鐘,不過飲食鹹淡、飯量多少、天氣冷熱等也會影響到排尿時間,因此不同的人喝水變尿液的時間是不同的,一般在6-120分鐘這個范圍內。
正常人的小便應該是淡黃透亮的,當然尿液顏色會受喝水多少的影響。一般每天平均小便次數應該在5-8次,排尿量應該在1500毫升左右,如果發現喝水不多,但小便次數超過8次,那就算是尿頻了。

二、尿量增多、出現泡沫是怎麼回事?
如果莫名發現尿量增多或者尿液出現泡沫,要學會排查原因,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對癥進行治療。
1.尿量增多
飲料、水分等攝入過多、天氣較冷等原因,都會導致尿量增多,如果沒有其他異常癥狀,就無需擔心,但如果排便次數多卻尿量少,並伴有尿痛、尿急、發熱、腰痛等癥狀時,可能是尿路感染導致的。
2.尿液出現泡沫
尿液表面張力高,就可能產生泡沫,像尿液中有蛋白、有機物質變多等,都會導致尿液產生泡沫。
如果發現尿液有泡沫,並且很難消失的情況,那可能是蛋白尿發出的信號,當然像糖尿病、泌尿系統感染等也可能會導致尿液出現泡沫,這種情況需要儘快就診排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