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端端的,怎麼就突然得了腦梗塞?這是不是運氣不好,還是年紀大了就自然會發生?
我見過太多腦梗的病人。有的前幾天還在上班、遛彎,轉眼就倒在地上,半邊身子不能動了。
很多家屬都會問我,這是不是突發的,是不是沒辦法提前防?
其實腦梗這個病,真不是突然來的,它背后有很多年累積下來的風險因素,而這些因素,都是人自己一點點養成的習慣。
那麼,到底是哪四件事,讓人一步步走進腦梗的陷阱?
很多人平時根本不愛喝水,要麼是嫌麻煩,要麼就是口渴了才喝一口。
但其實,腦梗不少都是從「血液太粘」開始的,而這種粘稠,說白了,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身體長期處于「缺水狀態」。
血液如果像稠湯一樣流動不暢,那在狹窄的腦血管里就更容易卡住。
一旦遇到血管壁已經有斑塊,或者血脂偏高的情況,卡住的風險就更大。
一位做保安的大叔,每天工作時間長,怕喝水會頻繁跑廁所,所以一天幾乎不怎麼主動補水。
平常除了飯后的湯,就是兩三口礦泉水,結果某天突發半邊肢體無力,送醫才發現是急性腦梗。
研究發現,人體水分攝入長期不足,會顯著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液流速減慢,血管內的細小血栓更容易形成并「卡死」在腦部的微小動脈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