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不是轉陰了就萬事大吉,尤其對胃癌這種「沉默殺手」,輕敵只會吃大虧。
32歲的小陳就是典型教科書式的反面例子。
當初他確診感染幽門螺桿菌,配合醫生用了標準療程的藥物,三個月后復查,陰性。
他當時特別開心,說:「終于把這事解決了。」
可一年后,體重莫名掉了十幾斤,胃口也差得離譜,去醫院一查,胃癌中晚期。
主任看完報告,一句話戳破了他的安全感:「你真是太無知了。」
很多人以為殺菌成功就代表徹底擺脫風險,連基本的胃部隨訪都不做,飲食生活照舊,甚至更放飛。
不是你身體沒聲音,而是你壓根沒在聽。
像小陳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在我們基層門診,經常碰到患者問:
「醫生,我幽門螺桿菌治好了,是不是以后就不會得胃癌了?」
說實話,這個問題問得我有點頭大。
幽門螺桿菌確實是胃癌的一大誘因但它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很多人感染這種細菌時間太久,胃黏膜已經出現萎縮、腸化甚至不典型增生。
這些改變一旦形成,就算幽門螺桿菌清除掉了,癌變鏈條也可能已經啟動。
你現在沒事,不代表以后沒事。它像埋了個地雷,不定啥時候就炸。
胃癌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它是慢慢「養」出來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