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癌」,腦子里立刻蹦出「抽煙喝酒」、「不檢點的生活」、「家里有遺傳」等等這些標簽。可偏偏現實常常不給我們按標簽分類的權利。
一個生活干凈、作息規律、從來不亂來、不抽煙不喝酒的58歲女人,最后卻是被外陰癌奪了命。她不是不注意身體,她每年都做體檢,連鹽都只吃低鈉的,衣服每天換,內褲一天兩洗,拎得清,講衛生,沒人挑得出問題。
可就是這樣一個「健康楷模」,最后還是倒在了我們一直以為不會找上「好人」的病上。
這事兒讓我想起一句話:「有些病不是你怎麼活決定的,而是你懂不懂它。」很多人對外陰癌的理解,還停留在「這病跟我八竿子打不著」的階段。
這種癌癥雖然不算高發,但也并不罕見。有資料統計,在我國每年新發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外陰癌約占3%-5%,尤其在50歲以上女性中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
問題不是病本身有多罕見,而是它的「信號」太容易被忽略,等到疼了、爛了、流膿了才來醫院,那就往往已經不是早期。
你說她冤嗎?是冤。但又不能全怪病太壞,很多時候,是我們太「客氣」了,把一些異常當成小毛病,結果就給了病灶一個生根發芽的空子。
那她生前到底有沒有「預警」?其實有,而且不止一次。只不過那些信號太「普通」了,普通到她以為是上火、是更年期、是洗衣液過敏、是天氣干燥……
直到那天洗澡時鏡子里看到,那塊皮膚已經變了顏色,變了形狀,還有點潰爛,她才慌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