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腎病,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是否經常熬夜」「飲食是否過咸」「是否愛喝飲料」。這些因素固然有影響,但它們只是冰山一角。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腎衰竭這類嚴重的腎功能損傷,并非一兩天的作息紊亂或偶爾的重口味飲食就能導致的。真正的核心是一些日常行為持續多年,對腎小球、腎小管、間質系統造成慢性刺激和損傷,而這類行為,往往才是多數人每天都在做的。
長期高蛋白飲食:腎小球的「沉重負擔」
很多人為了減肥、增肌,日常攝入大量動物蛋白,雞蛋、牛奶、蛋白粉成了餐桌上的常客。蛋白質攝入增加會使體內含氮的代謝廢物也增加,腎臟就需要通過增加腎血流量和升高腎小球內壓力來調節腎血流動力學,從而導致腎小球濾過率升高,就可能影響腎功能。長期高蛋白飲食會損害腎臟功能,其代謝產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含氮物質均從尿液中排出,加重腎臟的負擔。國外研究發現,每日攝入蛋白超過體重每公斤2克的人群,3年內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速度是普通人群的1.
反復使用止痛藥:腎臟的「隱形????手」
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頭疼、關節痛、痛經等不適,就習慣性地吃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等非甾體消炎藥。這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抑制腎臟前列腺素的生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