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是兩個人了,得多吃!」
自從懷孕后,
王女士的婆婆
每天變著法燉營養湯,
夜宵加紅糖雞蛋。
這種「填鴨式」進補,
最終讓母嬰雙雙陷入險境。
13斤「超級寶寶」背后的代謝危機
初見王女士時,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李晴不免倒吸一口涼氣——由于平時未注重定期產檢,王女士孕晚期轉院至省立醫院時,體重增加了40多斤,那「小山」一樣高的肚子,堪比足月雙胎孕婦。
因胎兒過大,且患有嚴重的妊娠期糖尿病,王女士不得不接受剖腹產,最終生下的孩子重達13斤,相當于兩個新生兒體重,連新生兒暖箱都難以容納。
對于王女士的情況,李晴不免有些唏噓。 「像她這樣的‘糖媽媽’孕期體重失控會大幅增加難產、產后出血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巨大兒未來患肥胖癥和糖尿病的機率也高于普通孩子。」
醫學上對孕期增重早有科學標準:
體重指數(BMI)低于18.5的偏瘦孕婦建議增重11-16公斤,BMI
1800千卡怎麼吃? 「食物交換份」來支招
現實中,傳統「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仍主導著許多家庭。李晴發現,不少孕婦過量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甚至用外賣和夜宵填補饑餓感,一不注意就攝入過多熱量。
鑒于孕婦易出現空腹低血糖,李晴推薦采用分餐制,即少量多餐,既能緩解饑餓感,又有助于維持餐后血糖穩定。孕婦可通過計算每日所需熱量,并運用食物交換份進行換算,對自己每日攝入的熱量做到心中有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