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作為生活中日常家務的一部分,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如果不注意一些細節,會對家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某三甲醫院消化科主任透露,近些年接診的慢性胃病患者中,67%存在餐具衛生問題。
本期就給大家分享一些不良的洗碗習慣,第一個看完就脊背發涼,建議大家改正,以保護全家人的健康。
20-30℃水溫下,餐具浸泡1小時細菌量暴增400倍。附著在碗邊的淀粉殘渣,4小時后會培養出超2.8萬/cm²的幽門螺桿菌——這種能在胃酸存活的Ⅰ類致癌物,正是胃癌的隱形推手。
✅ 生存法則:飯后20分鐘內清洗,頑固油漬用60℃熱水預沖
很多人吃完飯,喜歡把碗泡在水里,想著等會兒再洗。可這一泡,細菌可就樂呵了,特別是在暖和的天氣里,它們能迅速繁殖起來。
有研究顯示,碗要是泡上10個小時,細菌能暴增7萬倍!特別是那些有油有食物的碗,泡超過4小時,就可能長出黃曲霉素、幽門螺桿菌這些壞東西。黃曲霉素還是世界衛生組織說的一級致癌物,得用超過280°C的高溫才能搞定,長期吃進去,那可真是麻煩大了。以前就是這樣,早上吃完的碗,等著中午一起洗,以后可不能這樣。吃完飯還是趕緊把碗洗了,別讓它們在水里泡太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