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位年近六十的大叔,夏季吃荔枝吃得多,看著扔掉一堆殼,有點可惜,就動了個念頭,把這些荔枝殼曬干,留著煮水喝。
家里人沒當回事,他自己也沒特意當成保健品,反正喝著口感還行,就一直堅持。
喝了差不多三個月,到醫院檢查時,幾個老毛病的指標竟然穩了下來,原本總是反復的輕度脂肪肝,超聲看著也淡了點,連長期偏高的尿酸值都往下走了一點。
荔枝殼,以前多用于中藥材行,是加工「荔枝核丸」「清肝飲」的配料之一。
關鍵要看它進了身體之后能干嘛。動物實驗發現,給高脂飼料喂養的小鼠飲用荔枝殼水提液四周后,肝臟脂肪堆積顯著減少,ALT和AST指標明顯下降。
另一個變化是在脂聯素和瘦素比值上,前者升高、后者下降,說明脂肪細胞的分泌狀態趨于正常,代謝壓力減輕。
這個變化不是直接降脂,而是調控脂肪代謝分布的信號機制,這類變化對人來說,最早體現出來的往往是脂肪肝緩解。
再說尿酸。荔枝殼中含有一種叫沒食子酸(Gallic acid)的物質,是天然的黃酮類降氧化分子。
它能在體內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而這個酶正是尿酸生成的關鍵路徑。如果這個酶活性下降,嘌呤在體內就不會被那麼快地代謝成尿酸。
但如果一個人每天用5到7克曬干荔枝殼煮水,分兩次飲用,對代謝狀態輕度異常的人來說,有可能在2到3個月里看到一些小指標的變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