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王大爺(化名)
因血尿、尿頻尿急
前往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就診,
他的一張影像圖讓醫生惋惜不已:
「片子裡的黑色部位全是轉移灶,有20多處,
最大的轉移灶已達9公分。」

檢查發現他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指標飆至50多(正常應低于4),確診前列腺癌時,癌細胞已侵犯膀胱、直腸,轉移至盆腔淋巴結、骨盆、肋骨、脊柱等
回溯老人此前幾年的體檢記錄,
偏偏都沒有PSA檢查。
「若當時及時篩查,
或許能早期發現,
不至于拖到全身轉移。」
接診的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魏永寶直言。
三分之二患者確診即晚期
這樣的遺憾並非個例。魏永寶的門診中,三分之二的前列腺癌患者確診時已至中晚期,失去手術機會;僅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幸運接受手術根治治療。
前列腺癌早期癥狀極具「迷惑性」: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表現,與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泌尿系結石等癥狀高度相似,難以區分;部分患者因脊柱轉移引發骨折甚至癱瘓,或淋巴結腫大導致下肢水腫,才察覺異常。
更危險的是,有患者PSA指標高達5000多,卻毫無不適,直到因為其他疾病做檢查才發現癌癥。
醫護人員都可能不懂這個指標
「連不少不是從事泌尿外科工作的醫護人員都不清楚PSA的重要性,普通百姓更難重視。」 魏永寶透露,團隊曾在福州三家省級三甲醫院做過調查,發現40%-60%的其他科室醫護人員不了解PSA檢查及其意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