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俠醫」林杰樑,在2013年逝世,遺孀譚敦慈就透露,林杰樑在大學7年級、擔任實習醫師時,因疲倦小睡休息一下,卻開始昏迷不醒被送急診,從此開始要洗腎,而他事後坦言,自己早就出現腎臟惡化的「高、貧、泡、水、倦」癥狀。
譚敦慈也感嘆,「任何人面對疾病的時候,可能會想一些合理的解釋」、「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是到了那一刻,才發現他的腎臟壞掉了」。
譚敦慈說,首先他們是嘉義樸子人,很早的時候就有自來水,早年自來水管是鉛管,而鉛管可能釋放出重金屬;其次,林杰樑以前感冒時,會施打抗生素,他覺得可能是抗生素使用不當,造成他的腎臟問題
譚敦慈表示,林杰樑在讀大學7年級、擔任實習醫師時,就開始出現腎臟病變的「高、貧、泡、水、倦」癥狀,也就是高血壓、水腫、疲倦、血色素低、尿中有泡,原本他覺得自己年輕力壯,直至某天實習時,突然感到疲倦,趴在護理站休息,同學發現叫不醒他,才把他送到急診室。
譚敦慈說到,她是在林杰樑洗腎後6年嫁給他的,事後婆婆告訴她,事發當時接到電話,得知林杰樑被送往急診,BUN尿素氮已經超過100 mg/dL(正常值7到20 mg/dL),肌酸酐也10幾了(正常值0.7到1.3 mg/dL),馬上就要洗腎了,「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是到了那一刻,才發現他的腎臟壞掉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