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菜市場裡,65歲的李阿姨仍精神矍鑠地挑著菜,但最近,她總覺得飯後胃裡「不太舒服」:不是那種劇烈疼痛,反而是一種說不清的悶脹感。夫婦倆開玩笑說,「年紀大,腸胃不靈光了吧?」
可李阿姨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尤其是一段時間飯後不停打嗝、消化慢,這才決定去醫院做了個胃鏡。醫生看完結果直搖頭,「還好您及時查了,不然真容易忽視,後果就嚴重了!」

其實,類似李阿姨這樣的情況在臨床中並不少見。很多人對胃癌的認知還停留在「疼痛、出血」等劇烈癥狀上。可現實是,早期胃癌很可能「不痛不癢」,甚至僅僅表現為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異常。
甚至有研究指出,超過60%的早期胃癌患者並沒有典型痛感,而是在例行體檢或胃鏡篩查中「意外發現」。那麼,飯後到底哪些表現,才可能是胃部健康的「警示燈」?

人們常說「無痛無大病」,但針對胃癌,這句俗語往往是錯的。實際上,早期胃癌超過70%患者癥狀不明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聯合研究表明,初期患者中,僅有15%左右會有明顯疼痛或嘔吐等強列不適。
這是因為胃部的神經分佈相對稀疏,早期病變多侷限于黏膜層(胃壁最表淺的一層),還沒有侵犯到感覺神經,所以不容易有疼痛訊號產生。
與此同時,一些「輕微」癥狀,很容易歸因于消化不良、胃炎、「老胃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