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的時候,在潮濕的衛生間角落、下水道口或洗手池邊緣,總有一群不起眼的小飛蟲悄然盤旋,而且它們體型微小,飛行時懶散笨拙,仿佛對人類的驅趕毫不在意。
但千萬不能小看這些飛蟲,不僅能夠讓人失明,甚至存在的危害簡直超乎我們的想象!
那麼,這種小蟲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注意呢?
其實衛生間的常見的小飛蟲,學名叫蛾蠓,也被稱為蛾蚋或蝶蠅,而且它們個頭很小,成蟲只有2-3毫米長,像芝麻粒一樣,這些小蟲子全身灰黑色,翅膀上有細密的紋路,初看像小蛾子或迷你蒼蠅。
不過與蚊子、蒼蠅不同的是,蛾蠓的飛行能力較弱,更偏好停駐于墻面、地漏等潮濕表面,也正是因為行動遲緩的「偽裝」,經常被人們誤認為「無害的裝飾品」。
而且它們的生存策略堪稱「低調的繁殖機器」,雌蟲每次產卵可達30-250粒,卵期僅需48小時即可孵化。
幼蟲以污水中的腐敗有機物(如頭髮、食物殘渣、糞便)為食,在排水管黏膜或積水中發育,14-20天便能完成卵→幼蟲→蛹→成蟲的全周期。
這種高效的繁殖力使蛾蠓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蟲口大軍」,即便每日清理,仍可能反復滋生,而且要是用顯微鏡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蛾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