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今年60多歲,已經和高血壓戰斗了好幾年。
每天他都按時吃藥,定期測血壓,按理說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可每當他覺得頭暈心慌時,測量的血壓值卻總是「正常」。
這讓他困惑不已,明明身體不舒服,血壓卻沒有變化,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其實張大爺遇到的問題并不罕見,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有類似的經歷,而罪魁禍首往往是——測量血壓的時間不對。
研究表明,一天中有兩個關鍵時段測量血壓最為準確,錯過了這些時間,血壓的波動可能會被忽略,從而影響治療方案的調整。
你知道是哪兩個時間嗎?
1.血壓的自然波動規律
血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一天中會隨著身體狀態的變化而波動。
例如早晨剛醒來時,身體的交感神經會變得活躍,促使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
因此清晨往往會形成血壓的一個高峰。
下午4點到6點,經過一天的活動,代謝加速,血壓也會再次上升。
選擇正確的測量時間才能準確捕捉到這些波動。
如果隨意選擇時間測量,很可能會錯過血壓的真實波動,導致患者和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出現偏差。
2.藥物影響與清晨血壓
很多高血壓患者會在晚上服用降壓藥,以幫助控制清晨的血壓峰值。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