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悠然走進超市的洗護用品區,那擺放得滿滿當當的肥皂貨架,瞬間映入眼簾,就像一個色彩斑斕的小世界,讓人目不暇接。各種各樣的品牌,奇形怪狀的造型,還有那散發著不同香味的肥皂,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好似一群等待檢閱的士兵,個個都鉚足了勁,試圖吸引顧客的目光,熱情地呼喊著:「選我,選我!」
在挑選肥皂時,不少人就像被施了神秘魔法,完全被那迷人的香味和精美的包裝迷得暈頭轉向。他們在貨架前慢悠悠地踱步,眼神在一塊塊肥皂間來回穿梭,最後往往僅憑這兩個表面因素,便匆匆做出了選擇。
近些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有關肥皂成分以及致癌風險的研究數據漸漸出現在大眾視野。雖說截至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明確將某類肥皂判定為致癌物,但不得不注意的是,一些肥皂中的關鍵成分,早已被眾多權威機構列入潛在風險的名單裡。
含三氯生的肥皂:抗菌功效下的 「暗箭」
在過去,三氯生(Triclosan)在肥皂裡極為常見,尤其是那些打著 「抗菌」「抑菌」 旗號的肥皂,幾乎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菌效果好,那肯定是多多益善。但現實卻並非如此簡單。早在 2016 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鄭重發布禁令,明確禁止在洗手液、沐浴液這類產品中使用三氯生。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呢?原來,經過研究發現,缺乏足夠長期的研究數據來證實三氯生對人體的安全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