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0歲男子檢查時發現,小腿前方冒出很多褐色色素斑,診斷為糖尿病脛前黑斑,于半年後就洗腎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60歲男子10年前診斷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但未積極治療,後來因頭暈、視力模糊、泡泡尿而就診。經檢查發現,除了下肢按壓水腫外,其小腿前方還冒出很多褐色色素斑,此為糖尿病併發癥已開始侵襲全身的跡象,最終患者于半年內就開始洗腎了。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該男子就診時,翻看他的雲端病歷,竟發現完全沒有任何抽血、驗尿報告,對于血糖、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等表現,也一問三不知。進一步檢查患者下肢,除了按壓水腫外,兩腿脛骨前(小腿前方)更出現很多深淺不一大大小小的褐色色素斑。
洪永祥接著提到,詢問男子這些色斑出現多久?對方則回答已經好幾年了,只是近2年越來越多,但由于不痛不癢,以為是小腿不小心碰到的瘀血。
洪永祥說,果然待抽血、驗尿報告出來,全部數據都極差,除了出現大量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已經降到第5期,有糖尿病腎病變外,還有冠狀動脈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後來,男子在半年內就洗腎了。
藉此個案,洪永祥示警,台灣洗腎第1名的原因就是糖尿病,各國家不同團隊的研究發現,糖尿病出現腎病變,導致尿毒癥要洗腎的比例高達30~40%,而糖尿病腎病變有一定的破壞速度,通常在10~15年會出現微白蛋白尿,是糖尿病開始出現腎病變的起始訊號;接著出現絲球過濾率開始往下掉至60分以下,經過25~30年就進入洗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