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漸漸轉涼了,而且馬上就要到秋分節氣了,過了秋分之后,更是真正意義上的秋意濃,寒意越來越明顯。
咱們這個時候調理好身體,能更好地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也為冬天的到來做好準備。
有一味常見的中藥非常適合在秋季使用,就是黃芪。
黃芪配一物,臟腑全補足
黃芪古稱黃耆,所謂「耆」,就是長老的意思,所以黃芪被李時珍稱為「補藥之長」,其色黃入脾,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補脾補氣的好藥。
不過,熟悉中醫的人都知道,人體的五臟六腑是一個整體,心、肝、脾、肺、腎都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哪個臟腑虛弱,健康都不會太好。
而黃芪主要針對脾氣進行補養,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它就需要與不同的藥材搭配,針對五臟發揮不同的作用:
1、黃芪配當歸
黃芪補氣,當歸補血,二者合用,氣血雙補,對于心氣不足、心悸失眠有很好的療效。
2、黃芪配枸杞
黃芪健脾益氣,枸杞滋補肝腎,一起使用可以加強肝腎功能,對于肝腎陰虛的人群特別適宜。
3、黃芪配麥冬
麥冬養陰潤肺,與黃芪搭配,可以增強肺部抵抗力,緩解咳喘癥狀。
4、黃芪配酸棗仁
酸棗仁有養心安神的作用,與黃芪同用,可以改善心煩失眠,增強心臟功能。
哪些人適合用黃芪?
1、氣虛的人
很多老年人氣虛導致的哮喘,動一動就喘的(心氣不足)。
有食少腹脹、少氣懶言、便溏等不適癥狀的(脾胃氣虛)。
膽子小不敢在公眾場合說話的(肝氣不足)。
腎下垂的人(腎氣不足)。
2、稍微一動就出汗的人
此為自汗,出汗后感覺很虛、很乏力,就是氣虛、衛氣不足,無法固攝汗液所致。
3、水腫的人
利尿治療慢性水腫多是治標不治本,這是因為,慢性水腫不是因為身體里的水多了,而是沒有被利用的水多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