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一直是台灣最關注的癌癥話題,會導致大腸癌的因素很多,除了遺傳外,還包含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肥胖等,早期並無明顯癥狀,需要透過定期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婆婆和表妹婿接連患上大腸癌,原因都出在飲食這一塊!
據中時新聞報導,譚敦慈在「健康晚點名」節目分享,婆婆和表妹婿都確診大腸癌,而發病原因也和不健康飲食有關,她進一步指出,婆婆生活忙碌,經常煮一大鍋解決,節儉的她經常重復加熱,而公公還教她,若是菜酸掉可以加一點小蘇打,「煮沸了酸味會不見。
沒想到先生林杰樑得知後,也曾糾正這一舉動,雖然酸鹼中和能讓酸味不見,不過卻細菌卻依舊存在,「有些人在食物有點變味時,反而說要趕快吃掉,這是不OK的,食物新鮮很重要。」一席話讓全家人恍然大悟。
她也提及婆婆當時查出是三期,開完刀後,透過飲食改善,如今已經90多歲,不只堅持當天食物當天解決,也會把油皮去掉,並吃大量蔬菜和運動。
另外,譚敦慈也分享表妹婿是在20幾歲發病的,對方的工作是川菜師傅,食物都偏重鹹重油,加上他喜歡吃豆腐乳,會把辣油拿來炒菜,也讓她相當不建議。
最後譚敦慈也分享NG食物,包含醃漬類、還有高溫烹調食物,避免攝氏200度,建議烤箱、氣炸鍋溫度最高就是攝氏120度,也要避免大火快炒下去煙冒出,會有很多致癌物丙烯醯胺。
此外,根據台灣癌癥基金會調查指出,高達73.1%大腸癌友表示在發現罹癌前,一周內食用2次以上反覆加熱剩菜剩飯,另外38%則高達4次以上。
示意圖風傳媒
大家不妨把這些觀念傳達給家人知道!食物切勿重復加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