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晚餐真的能減肥?還能改善健康?」
很多人為了控制體重,選擇不吃晚餐。
有人嘗試后,發現體重真的下降了,甚至感覺身體狀況好了許多。除了變瘦,不吃晚餐還能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
很多疾病的發生,其實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一日三餐的習慣深入人心,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少吃一頓」可能比「頓頓不落」更加科學ADVERTISEMENT
近年來,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成為熱門的健康話題,研究發現,適當減少晚餐攝入,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可能改善一系列慢性疾病。
經常不吃晚餐,除了可以變瘦,還可能緩解哪些健康問題?
1. 胃腸道負擔減輕,減少胃病風險
現代人的晚餐往往吃得豐盛,高熱量、高脂肪、高碳水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ADVERTISEMENT
尤其是晚餐吃得過飽、吃完就睡,更容易導致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甚至增加胃潰瘍的風險。
一項發表于《胃腸病學與肝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長期的晚餐過量攝入,會導致胃酸分泌異常,增加胃炎、胃潰瘍的發生率。
而不吃晚餐,可以讓胃腸道得到充分休息,減少胃酸分泌過多的情況,降低胃病的發生風險。
2. 穩定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的發生,與長期飲食不規律、晚餐高熱量攝入密切相關。
許多人習慣晚餐吃大魚大肉、甜品飲料,這些高糖、高脂食物會導致胰島素抵抗的加重,使血糖水平持續升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