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這個早餐桌上的「常青樹」,從來都沒缺過戲份。
它的營養價值被無數人夸到天上去,什麼優質蛋白、促進代謝之類的標簽貼滿了雞蛋的殼。
不過,要是有人真每天早上都吃雞蛋,堅持個三個月左右,身體還真可能會發生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有些變化是好事,有些可能是「信號燈」。
今天,咱就從頭到尾捋一遍,看看雞蛋到底給身體帶來了啥奇妙的轉變。
雞蛋含有膽固醇,這事兒人盡皆知。
一個普通雞蛋里大約有200毫克膽固醇,這個數字聽著不算低,有些人一聽膽固醇倆字就害怕,覺得雞蛋吃多了會把血管堵上。
但實際情況沒那麼簡單。
首先,膽固醇分為兩種:一種是「壞膽固醇」,學名叫低密度脂蛋白(LDL);另一種是「好膽固醇」,叫高密度脂蛋白(HDL)。
雞蛋雖含膽固醇,然其對「壞膽固醇」影響較小,反倒可提升「好膽固醇」水平。
有研究表明,每天吃1到2個雞蛋的人,「好膽固醇」的平均增長幅度能達到10%左右,而這對心血管是有保護作用的。
不過,這事兒也得分人看。
有些人的基因決定了他們對膳食膽固醇特別敏感,這部分人群占總人口的大約25%。
對這些人來說,長期每天吃雞蛋可能真的會讓膽固醇偏高,甚至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血脂一旦出現異常,身體可能就會發出一些信號,比如體力下降、頭暈之類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