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某三甲醫院消化內科接診了一對90后夫妻——28歲的小張和26歲的小李,兩人在半年內相繼被確診為胃癌中期。令人震驚的是,醫生在排查病因時發現,他們長期保持的一些洗碗習慣可能是致癌的重要誘因。
這對[夫·妻·生·活]節奏快,常常點外賣或簡單烹飪,但醫生注意到他們有幾個危險的洗碗習慣:
1.碗筷堆積過夜:常常將用過的碗筷泡在水槽中超過12小時才清洗。
2.濫用洗潔精:為追求「絕對干凈」,每次使用過量洗潔精且沖洗不徹底。
3.潮濕收納:未擦干水分就直接將碗筷放入密閉櫥柜。
4.長期不換抹布:同一塊洗碗布使用超過3個月。
四大危險洗碗習慣的科學解析
一、碗筷長時間浸泡
1.細菌培養皿實驗數據顯示:浸泡1小時的碗筷細菌量約為500CFU/cm²。
2.浸泡12小時后飆升至18萬CFU/cm²,包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3.潮濕環境極易滋生黃曲霉菌(一級致癌物)。
正確做法:用餐后立即清洗,浸泡時間不超過15分鐘。
2
二、洗潔精殘留:看不見的化學傷害
市售洗潔精主要成分烷基苯磺酸鈉(LAS)的危險性:
1.殘留量>0.1mg/kg時可能破壞胃黏膜屏障
2.與亞硝酸鹽結合可形成亞硝胺類化合物(強致癌物)
3.日本國立健康研究所發現,長期攝入LAS人群胃癌風險增加2.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