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今年26歲,任職于一家軟件公司,前段時間因頻繁的腹痛、排便異常、便血等到了醫院就診。
問診中醫生發現小楊有家族遺傳息肉病史,便給他開具了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他腸道中有很多腸息肉,病理證實是腺瘤,并確診腺瘤性息肉病。
醫生解釋對腸息肉要引起重視,很多腸癌都是由息肉發展而來的,那為什麼有的人更容易長腸息肉呢?
腸息肉可以說是「癌癥的種子」,據統計絕大部分的結腸癌是從息肉發展而來的,而且50歲以上人群中腸息肉發病率高達31.7%。
不同類型的腸息肉,危險性是不同的。如果是表面光滑、黏膜隆起的腸息肉,癌變幾率較低,做好及時切除即可。而如果是超過2厘米、有潰瘍糜爛出血的息肉,可能有癌變傾向,要盡快根除,還有顏色與腸壁接近、扁平的息肉危險性也很高,要小心癌變。
那什麼原因會引發腸息肉呢?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醫師林燕華介紹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窺鏡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張龍介紹:95%以上的結腸癌都是由結腸息肉轉變而來的,整個過程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不過也有些人息肉癌變時間很短,因此發現息肉要及時切除。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