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這玩意兒,看不見摸不著,但每天跳個十幾萬下,從出生忙到老,誰都離不開它。
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對肝保得緊,對腎養得勤,對心臟卻一點都不上心。
等到真出事了,才發現是心臟早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更奇怪的是,有時候不是心口先出事,而是肚子先變樣,結果很多人根本沒往心臟上想,以為就是吃撐了、消化不良,結果拖拖拉拉,拖成了大毛病。
有位55歲的司機,最近老覺得肚子鼓鼓的,尤其下腹像充氣一樣,褲腰都勒緊了。
他媳婦看著覺得不對勁,拉著去醫院一查,醫生一看肚子又脹又水,腳面也有輕微浮腫,馬上安排做心臟彩超。
結果心臟射血分數(EF值)只有43%,這已經是心功能開始下降的信號了。
他自己也懵了,說平時也沒心疼、沒跑步心慌,就是肚子有點腫,怎麼就跟心臟扯上了。
很多人不知道,心臟一旦開始衰,最先受到牽連的不是別的器官,而是循環系統。
心臟跳不動了,泵血能力變差,血液容易在身體下半身回流不暢,尤其是下肢和腹部最容易「囤水」。
這時候肚子就開始漲,浮腫從腳踝慢慢往上走,到了小腿、腹部,有時候一早起來發現肚子比前一天都鼓,就得警覺了。
這不是吃多了的問題,是體內水分開始「定位異常」了。
北京安貞醫院在2021年做過一個關于「心衰前期隱匿信號」的研究,在128例中老年患者中,有64%的人在出現呼吸問題前,先是出現下肢或腹部輕度水腫,但被誤判為消化系統問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