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一天喝三四杯奶茶,加上甜點一堆,我勸了好多次也不聽。她非說年紀大了,想吃啥就吃啥,現在胰腺癌一查出來,我們全家都懵了。」
這話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在住院部門口說的,穿著白襯衣、帶著黑框眼鏡,情緒激動,說完低頭看手機,可能是想查點什麼,又不知道該看什麼。
這個年紀的癌癥一旦確診,家屬第一反應往往是情緒失控,而不是直接面對病情本身。ADVERTISEMENT
大部分家庭都默認一個前提:吃得好、身體胖一點、沒什麼大病,就等于健康。可現實不是這麼回事。特別是像胰腺這種器官,它不會在早期出什麼動靜,一動就是大事,晚期發現比例特別高。
有些事,看起來像是生活里的小習慣,反復做,慢慢積,最后變成慢性損傷。不是說某一樣東西吃了就一定得病,而是那種高頻率、無節制、習慣性重復,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說到底,一周十次的奶茶、甜點、油炸食品、夜宵,其實不是吃的問題,而是代謝系統的崩潰節奏。胰腺癌不是突發事件,它背后是十幾年日常選擇的堆積結果。
不少人以為胰腺只是個輔助器官,其實這個理解很危險。它不僅管血糖,還負責消化。胰液、胰酶、胰島素,這些都不是「出問題再管」的東西,是每天吃進去的每一口都要靠它處理的系統。
如果某個環節過載,別的地方再健康,也會被拖垮。胰腺的位置比較深,出問題不容易早發現,疼痛信號遲鈍,而且癥狀和胃、腸、肝有重疊,很容易誤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