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普中國消息,米飯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在每天的飲食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一頓飯可以沒有肉肉,但怎麼能沒有米飯呢?
可是,有一部分人卻不敢吃米飯,畢竟米飯是高 GI 食物,容易升血糖。于是,為了迎合這部分人的飲食喜好,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控糖相關的產品,比如控糖大米。它到底咋樣?有必要買嗎?生活中哪些做飯行為能幫我們控糖呢?
市面上的控糖大米有用嗎?
GI 值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數值越高越不利于控血糖。
我們平時吃的大米飯 GI 值較高,普遍在 71~90 不等,屬于高 GI 食物。[1]所以控糖大米的出現,著實讓有控血糖需求的小伙伴們驚喜不已。既能滿足大口吃米的需求,又不至于餐后血糖飆升,簡直讓人興奮。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個比較龐大的家族,分為三類:[2]
快消化淀粉:在小腸內 20 分鐘內可以被消化吸收,如烤馬鈴薯、熟香蕉等。
慢消化淀粉:在小腸內 20~120 分鐘可以被消化吸收,如天然玉米淀粉。
抗性淀粉: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不會轉變為糖分,具有一定的控糖作用。它存在于種子、谷物以及放涼冷卻后的某些主食當中。比如冷米飯,抗性淀粉含量會比熱騰騰的時候高一些。
抗性淀粉也算是一種膳食纖維,它雖然在小腸中不能被吸收利用,但在 2h 后可到達結腸并被結腸中的微生物菌群發酵。這個過程會產生短鏈脂肪酸,降低腸道 PH,減少了腸道內病原體的數量,增加腸道中益生菌的數量,有利于預防結腸疾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