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張阿姨,過去幾十年的飯桌上,白米飯一直是主角。後來,她在網絡上看到不少文章說黑米是「超級食物」,富含抗氧化成分、膳食纖維,對健康大有裨益。張阿姨心動了,決定改變飲食習慣。從三個月前開始,她不再吃一粒白米,全部換成了黑米。
「我想看看,換掉最基本的主食,身體會不會更舒服。」張阿姨說。她不是為了減肥,也不迷信食療,只是想嘗試一下新的飲食方式。
飯換了,腸胃先「抗議」
最開始的兩周,張阿姨發現自己的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從原來的一次變成了兩次,而且質地偏稀,還帶著一些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她沒太在意,覺得可能是身體在適應新的飲食結構。
「就像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身體總要有個過渡期。」張阿姨這樣安慰自己。但到了第十天,她開始感到腹脹,進食后噯氣頻繁,晚上總感覺胃里沉甸甸的,像壓了一塊石頭。
醫生看了她的飲食記錄后,告訴她:「這是膳食纖維攝入超量了。」很多人以為膳食纖維越多越好,越粗糧越健康,但其實,胃腸的應變能力是有限的。突然把精米換成全谷物,尤其是黑米這種外殼厚、消化慢的谷物,腸道需要一個逐步調整的過程。
「腸胃的適應,要靠菌群去完成,而不是靠意志力扛過去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