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減弱,這是不可避免的過程,然而,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活到90歲,甚至100歲,而另一些人卻在年紀稍長時便因各種健康問題離世?
這背后不僅僅是遺傳因素,更和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心理狀態有著緊密的關系。在我的醫療生涯中,我接觸到過許多長壽的老人,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大多從60歲左右就開始顯現。
那麼,他們在60歲后,究竟停止了哪些日常習慣,又做了哪些事情,才讓他們能夠活得更久、更健康呢?ADVERTISEMENT
不再熬夜,保持規律作息
長期的熬夜,對身體的傷害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很多人認為,年輕時能熬夜工作、玩樂,但上了年紀,身體依然能承受得了。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長時間的熬夜不僅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還會加速衰老過程,降低免疫力,成為早衰的「罪魁禍首」。
有一位患者,他在年輕時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覺得自己還能挺得住,但隨著年紀增長,身體逐漸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出現了明顯的健康問題,最明顯的是免疫力下降,頻繁生病。
到了60歲時,他開始感到精力嚴重不足,體力透支,頻繁感冒和疲勞,讓他開始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
通過調整作息,保證每晚至少7小時的高品質睡眠,他的健康狀況逐漸好轉,免疫力也得到了恢復,從那以后,他不再熬夜,規律作息,并最終活到了90歲,身體健康,思維清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