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時睡覺論」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5歲,睡覺盡量做到這幾點 「一天一定要睡夠八小時」,這句廣為流傳的話,幾乎成了人們衡量健康睡眠的標準。然而,對于超過65歲的老年人來說,這個標準可能并不適用。
在醫院工作多年,我見過太多老年人為了「湊夠八小時」而逼自己上床,結果反而睡得更焦慮、更淺,精神狀態甚至比睡得少的時候還差。
睡夠不如睡好,別再強迫自己「補覺式」賴床 很多老年人早上五六點就醒了,但總覺得「八小時還沒到」,于是強迫自己躺在床上,閉著眼睛翻來覆去。你以為這是在休息,其實大腦早就清醒了,這種強行「賴床」反而會打亂生物鐘,讓接下來一整天都沒精神。
有一位患者,曾長期堅持早睡晚起,每天都要「保證」睡足八小時,結果幾個月下來,反而變得容易頭昏,注意力也下降,情緒開始低落。醫生通過睡眠監測發現,他每天凌晨三四點進入淺睡眠后就難以再入深睡,再往后那三小時其實都在「假性睡眠」里徘徊,大腦非但沒有恢復,反而更疲勞。
其實,老年人的睡眠結構本身就會發生變化,深睡眠比例下降,入睡時間提前、醒得早,是一種自然老化現象。與其糾結「到底有沒有睡滿八小時」,不如把關注點放在「有沒有睡得舒服、有沒有醒來清爽」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